更新时间:2019-07-18 浏览人数:782
尊敬的顾客:
您好!欢迎您访问6S&TPM咨询服务中心网站,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您一起分享6S现场管理和TPM设备管理知识!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联系到我们。全国服务热线:133-2027-1718 177-8426-9225
企业内部TPM金、银、铜牌(1000分)评价标准
版本:TPM01 2019-6-18 页次:Page 1 of 14
TPM条文 | 评价项目 | 配分 | 评分标准 | 维度 | 专家打分 |
1.1 方针 | TPM管理方针 | 8 | 1. 企业有TPM方针/政策,具有企业自己的特色,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设备管理相适宜,方针具有明确的号召力。【2】 | 组织 | |
2. 组织内员工都理解方针的含义;【4】 | |||||
3. 在现场可看到该企业的TPM方针/政策【2】 | |||||
1.2.1 目标 | 设备关键指标 | 15 | 说明:结合企业实际情况,分析企业的设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是否符合企业实际,能引导组织的TPM管理持续进步,评估指标时,参考:设备方面:设备OEE、设备TEEP、设备MTBF(平均故障间隔期)、设备MTTR(平均修理时间)、维修材料费用比、设备故障停机损失费用率、设备事故统计、设备改善/改造效益成果、备件库存资金周转率、备件储备准确系数、关键高价值备件上机率、维修费用率、泄漏率、点检准确率(失误率)等; | 指标 | |
1. 指标能否引导企业设备管理进步。说明:与设备有关的指标应不低于5个,应涵盖: | |||||
a) 该行业评价设备的关键指标。如:石化业的泄漏率、钢铁业的吨产品维修总费用,地铁业的正点率,机电及日用品业的OEE、TEEP 等。 | |||||
b) 设备故障方面的:如:设备故障率、故障次数、非停机次数等 | |||||
c) 维修管理方面的:平均故障间隔期、平均维修时间 等 | |||||
d) 备件管理方面的。如:库存备件资金周转率、备件计划命中率 | |||||
2. 有个别指标对该企业设备管理针对性不足。 | |||||
3. 过多的统计指标或不适当的指标,增加了统计成本,凡是相关性指标,可选其中一个或二个具有代表性的即可。 | |||||
当某个指标已达到行业标杆值,可从其他管理角度设立目标及目标值。 | |||||
可选指标 | 5 | 2)除以上指标外是否有可选指标?可选指标制定是否对持续改进具有指导性? | 指标 | ||
l 质量方面:由质量问题造成的停机率、产品合格率、顾客投诉率、客户满意度、服务指标; | |||||
l 成本方面:制造成本、备件量、投入和节约对比、质量问题的成本、能源消耗、原材料等浪费; | |||||
l 交货期方面:按时交货率、计划完成率、库存; | |||||
l 安全健康环保方面:损失工时事故数、医疗处理事故数、事故率、事故隐患和未遂事故的发生、噪声指数、废水排放、固体废弃物、废水化学含氧量、环境事故数; | |||||
l员工士气方面:员工TPM活动参与率、OPL(一点课)数量、提案改善(合理化建议)数量、提案实施率、个案改善数、培训时间、多技能工数量/比率、技能证书获得数量、缺勤率。 | |||||
1. 指标不足,或指标缺乏引导性。 | |||||
2. 有个别指标不适合 | |||||
3. 设定的指标,有来自对3-6个统计周期的数据基础上或调查分析的基础。(以月为统计单位,最少需3个月以上的统计数据。) | |||||
实现目标的方案 | 5 | 1. 需简述定该目标的目的和实现目标的方案; | 指标 | ||
2. 应将目标展开到相关职能和层次,逐级分解和控制 | |||||
3. 实现目标单位的每个人,都了解该单位的目标。 | |||||
数据统计规范 | 10 | 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健全完整的统计规范。应满足以下: | 规范 | ||
1. 有指标统计规范表。包含:指标名称、责任部门、统计担当、统计频次,指标计算方法、收集数据用表单、统计用图表/趋势图;、提交时间、交给谁。 | |||||
2. 有每个指标统计用的表单及图表(通常是月、季、年) | |||||
3. 有指标实绩总览表(汇总全公司每月的,含部门、指标项目、指标值等) | |||||
4. 有专人负责监视全公司指标的趋势。当某单位的实绩低于指标时,通知责任单位采取纠正措施。 | |||||
1.2.2 TPM管理体系策划 | TPM管理体系策划 | 20 | 1. 推进办有TPM整体项目推进的活动计划。 | 规范 | |
2. TPM推进计划应具体明确,计划应体现:活动项目/内容、负责人、计划实施时间、进度状况、执行情况; | |||||
3. TPM推进办年度推进计划应细化到月,阶段或月度计划细化到周。 | |||||
4.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,都有自己部门的、具体详细的推进计划,涵盖推进办的计划。 | |||||
5. 在现场的视板(看板)上,能看到公布的推进计划,让员工了解推进状况。 | 执行 | ||||
6. 推进计划能适时更新,与现况保持一致; | |||||
7. 若企业的TPM推进机构、设备、工艺等,及TPM标准有重大变更,是否再变更前识别了这些变更将导致TPM体系的哪些文件制度、流程、规范的修订。 | |||||
1.3.1机构和职责 | 机构和职责 | 15 | 1. 企业有建立TPM推进机构,有组织图。 | 组织 | |
2. 有明文规定推进机构中人员的职责、权限。 | |||||
3. 有专人负责企业的TPM推进,若是兼职负责推进应不影响其推进TPM工作; | |||||
4. 企业的TPM推进机构应展开到所有的职能部门 | |||||
5. 企业的TPM推进机构应展开到所有部门的最小管理单位(通常是班组)。 | |||||
6. 各单位负责人需在推进机构中担任领导。 | |||||
7. 各基层单位(部门/车间/工段/班组)应设TPM联络员或协调员。 | |||||
8. 企业有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担任TPM管理代表,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。 | |||||
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和TPM管理代表 | 15 | 1. 组织的高层管理者(至少是企业的一二把手)应亲自参与TPM导入的动员大会,并出席了TPM的导入培训。 | 组织 | ||
2. TPM管理代表应亲自召开TPM导入的动员大会,并出席TPM的导入培训,了解TPM推进的目的及主要内容; | |||||
3. 高层管理者有提供必要的资源(人、财、物、信息、培训、制度、授权等)以支持TPM能有效推进; | |||||
4. 当企业的制度与TPM推进制度有冲突时(如激励制度),最高管理者有通过适当的办法来处理好这些问题,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推进氛围。(若企业的激励制度或开展的活动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此条得0分。) | |||||
5. TPM管理代表有主持TPM管理评审; | |||||
6. 有证据证实最高管理者经常利用各种机会,亲自向员工传达了推行TPM的重要性。 | |||||
各层组织TPM推进情况 | 10 | 1. 各基层单位都有图片/DV/PPT等TPM活动成果总结、推进交流资料; | 执行 | ||
2. 有活动的会议记录(有决议、执行负责人、时间要求、跟进人); | |||||
3. 在推进单位现场的视板上,能看到最近的活动证据。 | |||||
基层联络员 | 5 | 在各部门设有联络员,并充分发挥了上传下达、促进的作用。 | 组织 | ||
领导深入现场 | 8 | 高层领导经常到现场巡视,部门主管经常到现场与员工沟通 | 组织 | ||
评价说明:使用《员工调查表3》,随机调查10位员工,按评分等级标准记分,最后计算平均分,平均分则为实得分。 | |||||
内部客户满意度 | 10 | 用《员工内部满意度调查表》调查计算满意度。 | 组织 | ||
员工对企业认同度 | 10 | 通过《员工对企业认同度调查表》调查问卷,了解员工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认同,对自主维护的认同,感觉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。 | 组织 | ||
团队协作精神 | 10 | 通过《员工团队精神调查表》调查问卷,了解员工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和合作态度,感受企业的凝聚力和文化氛围。 | 员工 | ||
1.3.2 教育训练 | 教育训练 | 15 | 1. 企业是否在《职务说明》或《岗位说明》等内明定了 生产/运营/运行、点检/维修各岗位人员所需掌握的与TPM体系及设备管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。 | 员工 | |
2. 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及员工队伍现状,识别培训需求,制定员工教育训练规划(推进计划);——有培训计划表 | |||||
3. 教育训练规划表或计划表需涵盖时间维、素养维、层次维、技能维、数量维; | |||||
4. 应建立设备技能士等级鉴定的实施办法和标准,形成文件; | |||||
5. 组织需建立员工技能层次展示图表,员工技能层次百分比,以了解组织员工整体的技能水平。 | |||||
6. 有培训记录,有对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; | |||||
员工成长满意度 | 10 | 通过《员工成长满意度调查表》调查问卷,了解员工对成长环境是否满意,包括内部培训,外部培训,自我教育,是否具备教育型组织特点。 | 员工 | ||
1.3.3 文件与记录要求 | TPM管理手册 | 10 | 1. TPM管理手册应写明TPM管理体系的范围。 | 规范 | |
2. 条款内的业务活动若有外包的(项目委外),应在管理手册内注明。 | |||||
3. 若有删减的条款应说明是那条,理由是什么。 | |||||
4. 本标准三级条文以上对应的各职能部门主要管理职责划分。 | |||||
5. 为TPM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、流程、规范或对适用文件的引用的清单或对应目录。 | |||||
流程科学性 | 5 | 流程图应简洁、科学、有效、能够形成闭环,流程之间界限清晰,配合好。 | 规范 | ||
员工对规范的满意度 | 10 | 通过《员工对规范满意度调查表》调查,内容包括4项:科学性、易看、易懂、易操作.。 | 规范 | ||
文件管理 | 5 | 满足企业及通用ISO对文件管理的要求。 | 规范 | ||
记录管理 | 5 | 满足企业及通用ISO对记录管理的要求。 | 规范 | ||
手工填写记录的规范性、真实性。 | |||||
1.4.1 现场管理四要素 | 6S规范 | 8 | 1. 有划分6S责任区域,明确责任人。 | 规范 | |
2. 有6S准则/要求/标准。 | |||||
3. 有6S检查与激励制度。 | |||||
6S执行情况 | 30 | 1. 由评价师按照自己的经验,观察现场和办公区,综合分析后,形成对企业的6S评价发现。用数码相机记录需改善之处。 | 执行 | ||
2. 评分方法:设企业为100分,评分采用倒扣分方式。例:发现有4个问题点,每个问题点扣3分,得分为:100-12=88,88×30÷100=26分 | |||||
3. 对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的、浪费源,对问题点将加重扣分。 | |||||
用6S实际得分 ×配分 30 ÷100=该项得分 | |||||
员工行为表现 | 8 | 现场观察: | 员工 | ||
1、 是否发现不安全的行为; | |||||
2、 有正确穿戴制服的目视图片; | |||||
3、 正确穿戴制服 | |||||
4、 正确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| |||||
六源规范 | 5 | 1. 有清除六源活动的管理流程和制度,流程形成闭环,制度涵盖激励措施。 | 规范 | ||
2. 在现场能看到指导员工用的“清除六源指引” | |||||
3. 在现场能看到指导员工用的“清除六源”使用的表单。 | |||||
4. 有“清除六源的统计表” | |||||
开展清除六源活动情况 | 15 | 1. 员工填写的“六源发现表”内容具体明确。 | 执行 | ||
2. 推进办及各部门都有“清除六源的统计表”,与现况保持一致。 | |||||
3. 有将六源活动的情况在视板上公布。 | |||||
4. 有对各部门、个人发现的六源数量进行统计,有对比图表。 | |||||
5. 有六源发现数与解决数的对比图表。 | |||||
6. 开展改善活动的时间。不满一年。已开展了一年以上。 | |||||
7. 开展改善活动的活跃程度。 | |||||
8. 在企业开展的范围,是全部或多数或个别部门。 | |||||
可视化与定置管理规范 | 5 | 可视化与定置管理规范,具体明确,可操作性强,涵盖了企业主要的管理对象。 | 规范 | ||
可视化与定置管理实施情况 | 20 | 1. 评分方法:设企业为100分,评分采用倒扣分方式。例:发现有4个改善点,每个改善点扣3分,得分为:100-12=88,88×20÷100=18分 | 执行 | ||
2. 用实际得分 ×配分 20 ÷100=该项得分 |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备 注:
以上仅展示部分评价标准内容,仅供企业参考使用;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电话联系我们,
我们也将结合贵司具体需求量身定制评价标准。
评价打分说明:
1)企业需在此标准的基础上,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要求,按部门别编制更具体的《内部评价表》用于内部评价。
2)设备管理经济指标,指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替换。
3)每项分数,企业可自己再细分。如:管理评审10分,企业需将10分在评价标准内再细分。
评价的专家自主掌握的评分空间,例:评价标准“TPM管理方针”内的“组织内员工都理解方针的含义;【4】”,
表示该小项配分是“4分”,专家可结合实际管理或执行情况给0-4分(见下表),如:全部知道4分,
大部分知道3分,部分人知道2分,个别人知道1分,全都不知道或没有方针0分。
专家根据现场评价的情况,自己掌握“评分标准”表配分【4】,表示最高分4,最低分为0
©2019****6S&TPM 咨询服务中心.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357号-2 地址:重庆市企业天地8号德勒大厦25楼2559